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新闻公告

《安徽农学通报》参加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025年度新时代全国农学教材工作交流会

628日,由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农学教材研究)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安徽农业大学承办的2025年度新时代全国农学教材工作交流会在安徽金寨顺利召开。高等农林院校及涉农院校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副院长)、教学职能部门领导和相关教材管理人员;从事农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优秀教材主编及部分编者、有意向组织教材编写的骨干教师以及论文作者等来自全国近40所农林院校及相关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任金政、山西农业大学教务部部长冯晓燕、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等主持。我社社长郑丹丹、副主编马世堂和编辑胡立萍应邀参加

会议分为开幕式、专题报告、主旨报告和校长圆桌论坛4个环节。会议进行了基地课题发布、规划教材征集、中国农业大学云享数字化教材发布启动仪式。在专题报告环节,高校校长们聚焦不同学校教材管理与创新实践做了分享。在主旨报告环节,高校教务处处长代表结合各校实践,分享了教材建设、管理与应用的经验,为推进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参考。在圆桌讨论环节,8位涉农高校的副校长出席了此次圆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应该聚焦哪些能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哪些挑战?”“在线课、视频资源与数字教材建设有什么关系?”等议题展开思辨。与会代表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师、学生和高校管理者都提出了新挑战,但教材作为系统知识载体的作用仍不可替代,高校应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增设AI相关课程,促进产教融合。


        在主旨报告环节,郑丹丹围绕《安徽农学通报》服务中国特色高质量农学教材体系建设的策略,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阐述。郑丹丹回顾指出,《安徽农学通报》作为农业科研人员展示成果的重要窗口,所刊载的大量文章为农学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在农学教材内容的早期充实与更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农学教材体系的基础构建。立足当下,郑丹丹强调该刊正积极创新,助力高质量农学教材体系建设:在内容上,紧跟农学前沿发展趋势,设立涵盖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农业教育等多元领域的栏目,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全面且新颖的知识素材;同时,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开设大豆、小浆果等专栏,为大豆产业振兴及特色农产品种植提供参考;通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江淮行”活动,助力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成果转化。面向未来,郑丹丹提出,该刊计划开辟农业教育专栏,进一步服务中国特色高质量农学教材体系建设。该专栏将聚焦农业教育领域前沿动态、教学改革实践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致力成为农业教育工作者、教材编写者与学习者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


通过本次会议与各大农业高校教师的深入交流,《安徽农学通报》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坚定的规划。《安徽农学通报》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重点打造“特色农学教材建设”专栏体系,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专栏建设为中国特色高质量农学教材体系注入强劲动力,为培育现代农业人才、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发布日期: 2025-07-03    访问总数: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