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邓相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2): 97-10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2.018
    摘要 (477) PDF全文 (276) HTML (463)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害虫分布具有规模小和密度高等特性,导致其识别具有挑战性。本文基于深度学习,利用经典的YOLOv8s轻量级模型进行稻纵卷叶螟、水稻叶毛虫和稻潜叶蝇等14种水稻害虫数据集的训练识别,得到了模型训练及验证结果。训练结果发现,该模型收敛速度和稳定性较好;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较好,对14种水稻害虫的识别精度为0.788,召回率为0.721,识别准确率为0.809,mAP@0.5为0.772。综合来看,该模型性能较好,能够满足水稻害虫检测要求。研究结果为水稻虫害识别提供参考。

  • 大豆专栏
    胡珍珍, 郭海悦, 刘婷, 李江涛, 王丹, 陈智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6): 5-1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6.002
    摘要 (468) PDF全文 (6) HTML (462)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适宜在豫北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以郑196为对照,选择祥星166等33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各品种的生育期、田间性状特征、农艺性状及产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在107~112 d;叶形均为卵圆形,花色为白色或紫色,茸毛色为棕色或灰毛,结荚习性为有限结荚或亚有限结荚,株型为半开张或收敛;农艺性状方面,各品种株高59.7~113.3 cm,底荚高度4.9~25.5 cm,单株主茎节数13.8~22.8个,单株有效分枝数0.4~6.5个,单株有效荚数34.0~178.6个,单株粒数75.1~311.1个,单株粒重在14.4~59.2 g,百粒重在15.3~25.0 g;各品种大豆的产量在1 978.55~3 107.09 kg/hm2。综合生育期、田间和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等,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濮豆7014、河菽21和许科豆12,产量分别为2 964.30 、2 942.85 和2 928.60 kg/hm2,较CK分别增产20.12%、19.25%和18.67%,建议在研究区继续开展区试试验。

  • 经济作物
    张婷渟, 卢星谕, 刘雅兰, 彭舒, 杨芩, 杨双翼, 程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0): 16-2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04
    摘要 (460) PDF全文 (254) HTML (433)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海岸、久比利和威尔等10个蓝莓品种进行物候期观察和果实品质测定比较,考察其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该地区均能正常开花结果,威尔、久比利、甜心、昂丝萝和沃农5个品种的外观品质、成熟度和口感风味较好;海岸和久比利成熟期早,可以适当填补当地市场空白;红粉佳人因红色果实和特殊香味,可以在观光园中搭配种植;沃农和昂丝萝成熟期较晚、口感酸甜,可作为晚熟品种种植或用于果酱加工。研究结果为该地区蓝莓产业品种布局的优化和调整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周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14-1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04
    摘要 (459) PDF全文 (463) HTML (412)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宜皖西北地区栽培的夏玉米新品种,本研究以东单6531、丰大611、华安玉2号、东单1971、华安玉5号和东单905等10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试验,其中东单6531和丰大611等33个品种以60 000株/hm2栽植,华安玉2号和东单1971等56个品种以75 000株/hm2栽植,华安玉5号和东单905等17个品种以90 000株/hm2栽植,对各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及试验区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0 000株/hm2密度组优秀品种7个(丰大611、丰德存玉13、荃科玉900、京农科767、瑞华玉3号、瑞华玉288和谷神玉6号);75 000株/hm2密度组优秀品种15个(丰大602、侬玉662、荃科789、富玉188、烟玉604、硕秋702、ZY806、康农玉889、明天695、明天636V2、先玉1773、登海1717、航研9013、K1998和迪卡653);90 000株/hm2密度组优秀品种5个(硕玉551、TH3366、中垦玉561、京农玉658和鲁研106)。以上品种可在研究区进行进一步的示范种植。

  • 资源·环境·植保
    洪国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80-8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18
    摘要 (406) PDF全文 (9) HTML (389)   可视化   收藏

    对研究区1980s农业土壤普查数据和2010s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20 000多个土壤样本pH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土壤的pH变化趋势、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阻控技术以及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结果表明,1980s—2010s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呈下降趋势,中性土壤比例下降13.1%,酸性土壤比例增加14.4%,土壤pH下降1个单位的土壤面积占比24.48%。分析认为土壤酸化由成土母质和化肥施用、土地利用方式、酸雨以及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施用量减少等多种因素造成;基于土壤酸化原因,探讨了现行的土壤酸化阻控技术,包括碱性物质中和技术、有机肥料替代化肥技术、农业工程措施降渍治渍技术及绿肥+生物菌肥改良技术;提出了适宜研究区实际情况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增加石灰、有机物灰渣等碱性物质和增加有机肥料等。

  • 粮食作物
    夏祥华, 任代胜, 丁卫东, 翁同相, 汤修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2): 14-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2.003
    摘要 (385) PDF全文 (37) HTML (341)   可视化   收藏

    Y两优919是以Y58S为母本,R919为父本选育出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本文介绍了其亲本特性以及高产制种技术。Y58S是配合力优良、制繁种产量高的广适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R919是抗倒、抗病且配合力强的优势恢复系。Y两优919可在闽西北海拔300~500 m的地区进行烟后制种。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以父本5月中旬、母本6月中旬播种为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且肥力水平中上的田块作秧田,采用适宜的播种量,药剂浸种消毒,同时施足基肥,适时适量追肥,科学管水和适时防治病虫草害,以培育壮秧;烟叶采收后及时打田除草移栽,设置父母本行比1∶8;大田全生育期做到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孕穗以及干湿壮籽;施足基肥,视秧苗长势适当追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和当地病虫害测报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穗颈瘟等病虫害;该品种制种的理想花期相遇标准以父本始穗期较母本迟2 d为佳,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花期;见穗25%~30%时,喷施“九二〇”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确保齐穗和授粉,提高结实率;及时除杂保纯,去除早熟和异形株;拉花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田间90%籽粒黄熟时收割。本文为相关杂交水稻高产制种及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经济作物
    龙世方, 杨兴军, 粟睿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2): 32-3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2.008
    摘要 (379) PDF全文 (18) HTML (359)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研究区百香果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种植期,做好选地、整地、施底肥、搭架和植苗等工作;生长期做好抹芽、摘顶和修剪等工作,同时适时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采收期,结合不同熟期进行采收和储藏保鲜。研究结果为百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经济作物
    张新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42-4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11
    摘要 (341) PDF全文 (37) HTML (273)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河南南阳市选择了郑豆196、濮豆206和齐黄34等9个大豆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以生育进程、植株性状、种子性状和产量等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田块产量排名前5的品种分别为齐黄34(4 325.3 kg/hm2)、中黄37(4 015.6 kg/hm2)、濮豆206(3 871.2 kg/hm2)、周豆46号(3 816.3 kg/hm2)和中黄61(3 425.6 kg/hm2),这5个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10~117 d;株型方面,除了周豆46号为紧凑型外,其余4个品种均为收敛型;除了濮豆206、中黄37为亚有限结荚特性外,其余均为有限结荚习性;种子性状方面,周豆46号籽粒为黄色圆形、褐色脐,齐黄34为黄色椭圆、黑色脐,其余3个品种均为黄色椭圆形、褐色脐,除齐黄34无光泽外,其余4个品种均表现为微光或有光泽。表明郑豆196等5个品种农艺及产量结构因子表现较为协调,可在研究区及相似生态区位推广种植。

  • 农业经济·管理
    牟雪姣, 张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140-14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30
    摘要 (341) PDF全文 (25) HTML (185)   可视化   收藏

    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产业发展能力以及农民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本文分析了安徽凤阳近3年(2021—2023年)农业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基本情况、培训内容,以及其在资源配置、实际需求和培育效果等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培育经验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该地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地方院校等7家机构承担培育教学任务,培训班分为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和经营管理型3个类别,培训内容包括经营管理、专业生产和技能服务,参训人数、培训班次呈逐年增加趋势,参训人员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优化措施包括优化资源投入及整合机构、匹配培训内容与需求、评估农民培训效果、提高农民培训参与度和热情、加强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培育机构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实践结果表明,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 粮食作物
    夏祥华, 翁同相, 任代胜, 汤修竹, 陶永寿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11-1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03
    摘要 (300) PDF全文 (8) HTML (28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荃香优89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栽培技术要点及高产制种技术。该品种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种植,表现出生育期适宜、米质优和产量高等特性;其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云南省中低海拔籼稻区等稻瘟病低发地区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重施底肥,及时追肥;干湿交替管水以及适时病虫害防治等。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在海拔250~500 m地区烟后制种;根据制种季节不同,确保父、母本播差期在6.5~7.5叶;药剂浸种、喷施多效唑等,以促进秧苗健康、矮壮和多分蘖;安排父母本行比为1∶8;根据田间秧苗生长情况进行肥水管理;根据田间实际调查情况和当地病虫害测报及时防治穗颈瘟、稻飞虱等病虫害;采取幼穗剥查法预测花期,以幼穗分化初期父、母本同期为宜;见穗15%时喷施赤霉素;制种全过程注意除杂保纯;75%籽粒黄熟时开始收割,收割后及时烘干。本文为荃香优89高产制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施剑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89-9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18
    摘要 (293) PDF全文 (497) HTML (272)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详细调查法和定点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上海崇明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种类、寄主植物、为害部位及为害程度及害虫群落构成。结果表明,该地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种类主要有24科122种,其中鳞翅目21科、118种,优势种4种;膜翅目3科、4种,优势种2种。为害程度方面,轻微(+)79种,占比64.75%;为害程度中度(++)37种,占比30.33%;为害程度严重(+++)6种,占比4.92%。研究区园林植物食叶性害虫种类多,但其组成结构较简单,能够造成严重为害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少数科内。针对该地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为害特点,提出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综合防治策略,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以抗性树种的营林措施为基础,提高园林植物的抗虫能力,同时掌握害虫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适宜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缩小害虫发生范围,降低其为害程度。本研究为该地区及生态相似区域的园林植物食叶类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吴春侠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85-8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17
    摘要 (288) PDF全文 (32) HTML (267)   可视化   收藏

    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几年发生的一种病害,特别在玉米—小麦连作田块呈加重蔓延趋势,一定程度上造成该作物减产降质。为了解该病害的发生特点,以有效控制其发生面积和降低为害程度,结合安徽灵璧县该作物生产实际,通过多年田间调査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病害的发生现状、为害症状、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提出以保健栽培为基础,包括选用抗性品种,轮作倒茬,适当深翻,秸秆离田,精量播种和平衡施肥等措施;在小麦播种期进行种子药剂处理,在返青期使用高效低毒药剂开展防治,在抽穂期结合“一喷三防”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周鹏, 柯碧英, 黄思敏, 徐谙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102-10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20
    摘要 (272) PDF全文 (12) HTML (209)   可视化   收藏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现代林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林业建设实践,总结分析了该技术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其应用涵盖了森林资源清查与信息管理、林业制图、遥感图像处理、森林采伐设计、营造林规划设计以及森林火灾、病虫害监测等多个方面。在林业制图方面,GIS技术提高了制图的精确度和效率,为林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GIS技术还具备数据、图像处理等功能,为森林采伐和营造林设计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森林保护和监测方面,GIS技术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林火和病虫害监测等方面,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总之,GI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中,为林业工作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推动了现代林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GIS技术将在林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粮食作物
    李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5): 1-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5.001
    摘要 (232) PDF全文 (16) HTML (233)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应安徽省灵璧县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以康农玉8009、中玉303和思优谷5号等34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记录其生育期和抗病性,测定株高等农艺性状,产量及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生育期在99~105 d;抗性方面,各品种茎腐病和小斑病病级均为1级,部分品种感锈病和纹枯病;农艺性状方面,株高在206.4~267.3 cm,穗位在67.2~103.4 cm,穗粗4.3~5.0 cm,穗行数12.4~17.6行,行粒数29.0~36.1粒,出籽率88.0%~91.5%;产量及产量性状方面,有效穗数6.75万穗/hm2,百粒重在25.43~36.42 g,穗粒数在378.96~603.94粒,产量在7 240.50~10 062.75 kg/hm2。综合生育期、抗病性、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性状,其中陇顶728、濮单12、嘉禧100、伟科985和登海1875共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佳,适合在研究区及相关地区推广种植。

  • 农业经济·管理
    方小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136-13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29
    摘要 (208) PDF全文 (32) HTML (152)   可视化   收藏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了数字农业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包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产业融合,以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人才队伍和数字农业技术3个方面,对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探讨数字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数字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旨在通过数字农业技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生活水平,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 粮食作物
    胡继文, 许兴旺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1): 14-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1.004
    摘要 (192) PDF全文 (10) HTML (191)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宜安徽池州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对荃优5438、F两优1252和伍两优钰占等20个杂交水稻品种开展试验,分析品种的生育期、长势、抗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品种全生育期在132~141 d;伍两优钰占、太两优香五、两优517和九两优9号4个品种长势一般,其余品种长势繁茂;所有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和抗病能力;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各品种株高在97.8~123.2 cm,有效穗数在203.5万~319.2万/hm2,每穗总粒数在179.1~320.3粒,着粒密度在7.6~12.8粒/cm,结实率在72.0%~93.0%,千粒重在19.6~26.6 g,其中两优1976、湘两优998、玖两优丝苗、荃两优532和宁两优1513的产量较高,分别为12.2、12.1、12.0、11.9和11.9 t/hm2。综合结果表明,两优1976、湘两优998、玖两优丝苗、荃两优532和宁两优1513共5个品种的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长势繁茂,产量结构协调合理,适应性、抗病性及抗逆性较强。试验结果为相关地区杂交水稻品种引种、生产提供参考。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刘熙, 佀胜利, 杨坤凡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110-11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24
    摘要 (177) PDF全文 (10) HTML (57)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用于蓝莓果酒发酵的酵母菌,本研究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杜氏小管发酵法对蓝莓果实表面的酵母菌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长曲线测定,以培养温度、初始pH、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硫(SO2)为影响因素,考察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从蓝莓果实表面共分离纯化得到16株酵母菌株,筛选得到1株适用于后续试验的酵母菌株ZL01;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菌株ZL01为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发酵性能结果显示,菌株ZL01的最佳培养温度和pH分别为28 ℃和5,能够在pH 2或38 ℃的环境下生长,且能耐受250 g/L葡萄糖、9%乙醇和250 mg/L SO2。综上,菌株ZL01具有应用于蓝莓果酒发酵的潜力。

  • 粮食作物
    李杰, 赵雪, 权循光, 钟锋, 胡林伦, 王中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6-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02
    摘要 (166) PDF全文 (36) HTML (97)   可视化   收藏

    水稻品种永两优206是由7-163S与贵非香占杂交育成,其株型紧凑、叶姿直立,生长态势旺盛;稻米品质达到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级标准;抗倒、耐热性良好。在2020—2021年的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产量9 325.6 kg/hm2;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53.8 kg/hm2。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食味香且抗性强等综合特性,可在安徽一季稻区及相似区域推广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严格选种浸种、确保功能穗达成、构建群体丰产性和适期收获等,高效制种技术包括安全制种、花期调整和发芽率提升等。研究结果为该品种制种和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刘晓航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78-8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7
    摘要 (165) PDF全文 (437) HTML (121)   可视化   收藏

    由镰刀菌属等多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土传病害。近年来,该病害的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对小麦生产及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该病害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李新河, 黄宁, 李志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1-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01
    摘要 (165) PDF全文 (34) HTML (125)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工作实践,总结分析了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以及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翻压或间作绿肥作物,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保水保肥能力;应用绿肥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其籽粒产量,同时对其氨基酸、蛋白质等品质性状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的绿肥种类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不同,根据田间土壤肥力情况、生产目标等选择适宜的绿肥作物,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及品质。

  • 经济作物
    刘晓洲, 刘世晗, 方必君, 谢腾芳, 李冰敏, 李银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24-2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06
    摘要 (162) PDF全文 (62) HTML (123)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紫绮、紫姝和霓裳3个优良野牡丹品种的耐热能力,以3个野牡丹品种叶片为材料,分析其表皮形态,在室温、35、40、45、50、55、60和65 ℃的水浴下加热15 min,测定其细胞伤害率,通过Logistic方程确定高温半致死温度,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霓裳、紫姝和紫绮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8.97、57.81和57.05 ℃,隶属函数综合值分别为2.436、2.305和1.184。综合考虑,3种野牡丹品种均具备一定的耐热能力,耐热性综合排序为霓裳>紫姝>紫绮。

  • 资源·环境·植保
    李小龙, 王燕飞, 郭发如, 刘芊灵, 赵帅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75-7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17
    摘要 (155) PDF全文 (3) HTML (135)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借助Depthmap 10软件绘制西苑公园的轴线模型,采用整合度、选择度、协同度和可理解度4个参数对西苑公园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其景观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公园中部群鹿广场所在的景观大道的全局整合度和选择度数值均最高,南部和北部的整合度数值偏低;公园除主要道路的选择度数值较高,其余道路的选择度数值均偏低;公园的协同度数值较低,部分空间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局部空间呈孤立状态;可理解度数值较低,游客不易确认自己所在的方位。基于量化分析结果和现场调研情况对公园内部景观节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公园入口景观区、休闲广场区和生态休闲区等区域提出优化策略。本文可为相关城市公园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牟穰, 张立芳, 唐术英, 吴齐越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 108-11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1.021
    摘要 (146) PDF全文 (113) HTML (130)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富硒酵母对蓝莓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影响,采用外源供硒方式,测定AG1、AG2和LM等4种酵母的富集硒元素能力,筛选出富硒效果最佳的酵母进行蓝莓酒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液氨基酸态氮、总酸和pH等理化指标与主要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G2(15 mg/L)的富硒效果最佳;其在蓝莓酒发酵过程中,蓝莓酒液的氨基酸态氮和总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第20天的含量最高,分别为6.2和7.6 g/L;pH先缓慢下降,后趋于稳定;发酵初期(2~6 d)蓝莓酒中的还原糖含量急速下降,后趋于稳定;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酒精度呈先增加后不变的趋势,在第10天酒精度值最大,为13.8 %vol。接种该酵母的蓝莓酒与普通酵母发酵的主要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均以异戊醇、苯乙醇、2-甲基-1-丁醇和2,3-丁二醇等物质发挥风味。本研究为蓝莓酒富硒机理的深度研究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郑文, 王军, 金清, 章青青, 赵华筠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17-2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04
    摘要 (142) PDF全文 (31) HTML (115)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防治小麦中后期病害的药剂组合,本试验分别在其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扬花盛期施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扬穗)等7种新型药剂和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颖越)等6种常规药剂,以不施用药剂为空白对照。调查其对小麦中后期赤霉病等3种病害的防控效果,并观测小麦安全性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组合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对小麦中后期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较好,其中T2处理(拔节孕穗期施扬穗750 mL/hm2+力承300 mL/hm2+阿立卡150 mL/hm2+益施帮750 mL/hm2;抽穗扬花期施麦甜900 mL/hm2+麦甜伴侣600 mL/hm2+阿立卡150 mL/hm2+益施多金750 mL/hm2;扬花盛期施麦甜900 mL/hm2+麦甜伴侣600 mL/hm2+益施多金750 mL/hm2)防效最好,小麦产量最高。综上,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通过不同药剂轮换施用,可有效防治小麦病害,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

  • 农业经济·管理
    包山敏, 隋启君, 杨万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140-14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29
    摘要 (140) PDF全文 (209) HTML (112)   可视化   收藏

    探讨智慧农业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管理等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实践。对云南高原特色智慧农业发展成效进行分析,包括农业产业链逐渐延长,规模化经营成效明显,以及自主创新成果突出。探究智慧农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专业人才储备方面存在的需进一步提升的环节。以烟草、花卉、咖啡、茶叶和种业等为研究对象,对高原特色智慧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包括应用物联网技术发展烟草产业,应用产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花卉产业,建设可追溯体系发展茶叶和咖啡产业,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种业资源。本文为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李瑞, 雷昊, 韩峰, 吴康, 朱华清, 梁燕菲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85-9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19
    摘要 (138) PDF全文 (218) HTML (118)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研究区典型分布的不同土壤类型设置监测地块,调查常规施肥和无肥措施下土壤肥力动态变化情况及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在典型黄壤分布区选择代表性监测地块,开展有机培肥、绿肥还田和秸秆还田等地力培育技术模式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力培育技术模式下影响黄壤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和土壤培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5种不同土壤类型耕地以石灰土耕地的施肥量最高,整体上各地类有机肥投入量较低,化肥投入量较高;耕作层厚度整体呈旱地大于水田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处于高至中等水平;黄棕壤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可能因人为因素出现与自然成土过程中形成的土壤性质不一致情况;常规施肥条件下紫色土耕地增产效果显著。通过实施典型黄壤地力培育技术模式,兼用绿肥区鲜食玉米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最高;土壤养分处在较高或高等水平;地力培育技术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且施用有机肥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效果最明显。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庞泽, 田国奎, 王海艳, 李凤云, 潘阳, 李明雪, 王立春, 魏晓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82-8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18
    摘要 (137) PDF全文 (112) HTML (98)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分析了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阐述了其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开发前景及有待提升的方面,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马铃薯渣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通过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其可以转化为高价值产品,如饲料、生物燃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等。这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然而,马铃薯渣的高效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限制、市场约束和安全性等,通过采用创新技术和策略,可以将马铃薯残渣从废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 大豆专栏
    高亮, 赵振邦, 马梦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1): 1-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1.001
    摘要 (136) PDF全文 (39) HTML (128)   可视化   收藏

    皖北地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是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本文阐述了该地区的大豆生产现状,以及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其产业发展策略。该地区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宜,大豆品种多样,产业发展协调;其生产基础设施、品种应用和栽培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提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各项设施;选育推广高产、优质且抗性强的大豆品种;积极探索应用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加强培训,推广大豆全程机械化种植以及开拓上中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等产业发展策略。本文为皖北地区大豆生产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林业科学
    袁仕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49-5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10
    摘要 (136) PDF全文 (85) HTML (101)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研究区生产实践,从嫁接育苗(接穗采集、砧木选择和准备、嫁接方法和嫁接苗管理)、造林(林地选择、整地、密度选择和栽植)、幼林管护、成林管理(除草、施肥、复垦、林地间作和密度调控)、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加工等方面探讨总结了八角林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目的在于提高八角林的产量,为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药食同源
    蔡婷婷, 张锡庆, 吴梓瑜, 罗发妹, 鲁绍凤, 何太洁, 刘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95-9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21
    摘要 (135) PDF全文 (359) HTML (94)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铁皮石斛种植实践,从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其人工栽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研究区常见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和叶斑病等)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能够传染蔓延,主要由真菌、病毒和细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不在植株间传染蔓延,主要是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常见为害较大的害虫有蛞蝓、蜗牛、红蜘蛛、蚜虫和蚧壳虫等。根据不同病虫的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为进一步提升人工种植云南铁皮石斛的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 大豆专栏
    李南南, 苏甜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6): 11-1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6.003
    摘要 (131) PDF全文 (10) HTML (126)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践为基础,总结分析了其种植技术优势、技术要点,指出其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应用策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空间布局合理,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以及改善生态环境。该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种植模式选择、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化学除草、化学控旺、虫害防控和机械收获。生产上,该模式暂存在播种收获机械不统一、病虫草害发生和防控药剂不一致等问题;对此,提出强化合作研发,加快新型专用机械研发,提升机艺适配性以及选择抗大豆除草剂玉米品种、加强新型药剂研制,进而关注田间管理障碍,助力一田双收等策略。本文为进一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 农业教育
    任广鑫, 陈亮稳, 陈志娜, 王云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115-11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23
    摘要 (128) PDF全文 (116) HTML (97)   可视化   收藏

    从教学方式、思政元素和考核评价3个方面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首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章节导学与课前任务布置、课堂知识拓展与讨论以及线上习题发布与精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其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寓教于乐中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最后,采用达成度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成果产出。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效果和总评成绩均得到明显提高。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 药食同源
    石洪峰, 刘贺贺, 袁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90-9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19
    摘要 (126) PDF全文 (254) HTML (83)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总结分析杜仲翅果在用于杜仲有性繁殖外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本研究对其生物学形态、主要化学成分、杜仲籽油、杜仲胶、相关行业应用及其药理作用等进行了概述。杜仲翅果的生物学形态丰富;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等,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粗纤维和微生物;目前有关杜仲翅果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分离纯化得到杜仲籽油和杜仲胶,实现其在食品、化妆品、化工和医药方面的广泛应用;该植物中含有脂肪酸、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等活性成分,具有预防骨质疏松,抗炎抑菌镇痛,降压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和利尿利胆等药理作用,是重要的药用和食用资源之一。研究为杜仲翅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农业经济·管理
    唐研, 房毅, 孙传仁, 许林, 车根, 姚国蓬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8): 137-14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8.030
    摘要 (124) PDF全文 (13) HTML (85)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胡阳西红柿产业进行调研分析,探讨了村级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亟待提升的环节。针对村级特色产业规模、村民农技知识、农产品品牌效益和农产品电商经营等方面,提出“一村一品”+合作社,品牌+技术创新,投资+产业多元化,乡村人才+能人+培养,村级文化符号+精神文化产业等村级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为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张诗琦, 刘含章, 胡能兵, 朱守晶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1-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01
    摘要 (123) PDF全文 (41) HTML (55)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分析了农田土壤锌含量分布现状、锌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小麦对锌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及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途径等。土壤中锌含量的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部分小麦主产区的土壤中锌含量较低。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影响,一般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在根部压力或蒸腾作用下被输送到地上部,或者被横向输送到韧皮部,由韧皮部进行向上或向下的运输,再被运输到各组织和器官中。小麦锌强化途径包括遗传改良育种、农艺改良和生物技术应用等。研究结果为小麦富锌育种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 粮食作物
    包山敏, 王崇进, 向成轶, 王颖, 白建明, 隋启君, 杨万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8-1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02
    摘要 (121) PDF全文 (44) HTML (108)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马铃薯现阶段的育种工作情况,总结分析了其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现阶段,马铃薯育种主要依据其无性繁殖特性进行,具有简便、有效和确保薯种纯度等优点,同时做好薯种脱毒、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工作;育种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品种资源收集、种薯生产能力、种薯生产技术、脱毒种薯质量以及马铃薯产品加工能力。提出马铃薯育种工作发展对策,包括建立良好的育种环境、科学引进马铃薯品种、创新马铃薯育种方式以及更新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发展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高天强, 叶凌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22-2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06
    摘要 (119) PDF全文 (176) HTML (82)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不同肥料及其用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化肥、有机肥和活性硅钙肥料等,设置多种施肥及用量方案(不施肥、常规施肥、优化施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和活性硅钙肥),以探究肥料种类及其用量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的灌浆速率在有机无机肥配施和活性硅钙肥2个处理下达到较高水平,且灌浆时间较长,利于籽粒的形成;水稻的光合作用在不施肥和活性硅钙肥2个处理下较弱,在其余处理下较强,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水稻产量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有机无机肥配施>常规施肥>活性硅钙肥>优化施肥>不施肥;稻米品质在常规施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2个处理中处于较优水平。综合来看,推荐水稻种植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有利于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 粮食作物
    张玉清, 任菲宏, 邓川, 王姣, 李甫荣, 付瑞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1-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01
    摘要 (118) PDF全文 (39) HTML (63)   可视化   收藏

    为探寻不同水稻品种在黔东低海拔地区不同小气候条件下的种植表现,本试验选择川谷优1378等51个水稻品种在贵州铜仁西部塘头基地和东部坝黄基地开展了展示试验,并对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种植表现和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气候差异对水稻种植表现和产量均产生影响,生育期变化受种植区立体气候影响,且与品种适应性有关;各品种株高、穗长等种植表现存在差异,结实率均表现为西部基地低于东部基地;43个参展品种在西部基地的实测产量高于东部基地,增加了9.0~7 047.0 kg/hm2;7个品种在西部基地种植的产量低于东部基地,降低了60.0~3 979.5 kg/hm2。综合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等表现,筛选出九优27占、宜香优800和中9优2号适合在黔东低海拔西部地区推广种植;晶两优1206、旌优312、玮两优钰占和澳富优287适合在黔东低海拔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 粮食作物
    钱素菊, 朱红明, 周萍, 崔玲, 王海洋, 姜鹏, 程芳梅, 施洋, 高进, 王倩倩, 王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3-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4
    摘要 (116) PDF全文 (33) HTML (82)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并根据常见病虫害类型,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玉米生产过程中,土壤养分、光照不足以及水分过多等因素均会导致其病虫害发生。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包括锈病、小斑病、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等;常见虫害包括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和蚜虫等。基于病虫害发生特点、规律及传播途径等,提出清理病株、杂草,选择抗病虫品种以及施用化学药剂、生物菌剂等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结果为玉米大面积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秦亮, 奚家智, 徐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3): 95-9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21
    摘要 (115) PDF全文 (5) HTML (88)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代森锰锌80%WP和氯溴异氰尿酸 50%WP等7种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本研究以桃树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药剂为对照(CK),设计了2组农药组合处理区I(代森锰锌80%WP 700倍+氯溴异氰尿酸50%WP 1 500倍+中生菌素3%WP 600倍+噻唑锌30%SC 750倍)和处理区II(喹啉铜33.5%SC 1 500倍+噻霉酮3%ME 1 500倍+四霉素0.3%AS 500倍+噻唑锌30%SC 750倍),测定该病害的病叶率、病情指数、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处理区I和处理区II的病叶率分别是3.41%和4.49%,病情指数分别是0.51和0.91,病叶防效分别为71.75%和62.80%,病指防效分别为83.28%和70.16%。说明交替施用药剂对防控桃细菌性穿孔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为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提供参考。